在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中,我國“獲得電力”指標排名從2017年的98位大幅躍升至14位,一年提升了84位。獲得電力便利化改革實現了小微企業獲得電力“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服務,企業滿意度大幅提升,同時也為其他領域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經驗與啟示。建議供水、供氣等其他公用事業領域充分借鑒獲得電力便利化改革的相關經驗,大力發揮以公用企業為核心的平臺效應和規模效應,切實降低用戶的投資成本,有效提升社會整體福利。
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2017年我國“獲得電力”指標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排名98位,處于中下水平。為進一步優化我國營商環境,2018年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部署了包括“獲得電力”領域在內的多個事項,要求大幅精簡審批、壓縮辦理時間,持續提升我國營商環境的國際排名。國家電網公司作為改善“獲得電力”的責任單位,在國務院部署下,以北京、上海兩地為核心,全面開展了獲得電力便利化改革。在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中,“獲得電力”指標排名從98位躍升至14位,大幅提高84位,是過去一年我國營商環境改進最為顯著的領域。通過理念、機制和技術等手段創新,實現了小微企業獲得電力“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服務,企業滿意度大幅提升,同時也為其他領域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經驗與啟示。
獲得電力便利化改革的舉措與成效
2018年初國家電網公司專門制定了《開展報裝接電專項治理行動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方案》,北京、上海兩地隨即先行開展了針對小微企業的供電服務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兩地均對標世界銀行評價體系,對照世界先進經濟體經驗做法,在精簡手續流程、壓縮接電時間、降低接電成本、提高供電可靠性、創新服務方式等五個方面扎實推進,構建了全面提升“獲得電力”指標的制度保障和服務體系。
一是精簡手續流程。全面精簡辦電環節,能簡則簡、能合則合,取消普通客戶設計審查和中間檢查環節,合并現場勘查和供電方案答復環節、竣工驗收與裝表接電環節,高、低壓客戶流程環節數分別壓減至4個和3個,北京、上海地區低壓客戶進一步壓減至“受理申請”和“裝表接電”2個環節。
二是壓縮接電時間。履行一次性告知義務,即指導客戶備齊資料后再提交正式用電申請。實行接電限時契約服務,高壓(10千伏)、低壓(不含成批居民)客戶平均接電時間分別控制在80天和30天以內。推廣典型設計、標準化物料,打通與設計單位、施工企業等協同單位的工作流程,形成一體化服務模式,加快工程建設速度。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移動作業終端等技術手段,實現現場精準定位、現場一次生成供電方案和設計圖紙、在線配置物料、信息共享等,提高客戶經理現場服務效率,大幅壓縮接電周期。
三是降低接電成本。落實國家取消臨時接電費政策,提供全過程免費服務。優化供電方式,按照就近接入原則實現與公共電網并網,北京、上海地區提高低壓接入電網的用電容量標準至160千瓦,并延伸電網企業投資范圍至電能表,實現客戶接電零投資,改變了原100千瓦-160千瓦項目應由10千伏供電的模式,幫助企業節省專用變壓器采購安裝及日常運維費用。
四是提高供電可靠性。優化配電網運行方式,合理安排檢修計劃,避免重復和頻繁停電。推廣應用不停電作業,最大限度減少停電時間和次數。積極開展故障預警分析研判,實施主動搶修,減少設備故障停電。建立小微企業供電可靠性數據跟蹤、統計、分析機制,定期公布統計結果。對由于中斷供電造成用戶損失的,按照國家相關政策給予賠償。
五是創新服務手段。推行“互聯網+”營銷服務,提供“掌上電力”APP、95598網站、自助服務終端等多種服務渠道,全面推廣線上辦電服務,推動傳統業務從線下向線上遷移,北京、上海實行小微企業客戶“雙經理制(客戶經理+項目經理)”服務,推行“一口對外、一站服務”新模式。
獲得電力便利化改革以來,北京、上海兩地均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接電環節大幅減少,平均環節由改革前的5.5個減少為2個;二是平均接電時長大幅縮短,由改革前的平均80天減少為15天,其中北京小微企業接電平均用時由141天減為4.88天,最短1天,最長19天;三是小微企業客戶全部實現接電零投資。截止到2018年7月末,北京、上海兩地共完成9659戶小微企業便利化接電,改革前客戶至少要投資3.38億元,改革后全部都是零投資,其中北京電力公司以8500萬元的自身投資,共為客戶節省投資2.95億元。以剛完成接電的云能投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為例,該企業位于北京市西城區,用電面積1298.9平方米,是一個兩層單體建筑,主要用電設備是中央空調、新風系統、照明等設備,報裝容量160千瓦。改革前需要高壓供電,企業自主投資包括變壓器及配套開關柜,總造價約23萬元,同時需要自主開展設計、施工、掘路審批等相關工作,時間花費至少2個月,接電后每年還需承擔約10萬元的電力設備運維費用。改革后,北京電力公司利用公用配變及相關設施,共投資5萬多元,只經歷申請、接電兩個環節,5天就實現了客戶零投資接入電網。
獲得電力便利化改革的主要特色與亮點
(一)聚焦企業核心關切,重點解決突出矛盾
北京電力公司通過梳理分析歷年客戶投訴案例、聘請第三方機構調查,明確了獲得電力存在三個方面的突出矛盾:手續復雜、審批繁瑣、工程造價高。為此,北京電力公司針對小微企業的低壓接電,在全市開展了“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三零專項服務行動,并將低壓供電容量由100千瓦提升到160千瓦,讓更多小微企業享受改革紅利。
“零上門”指客戶報裝后無需往返營業廳,由供電企業負責勘查施工和裝表送電。北京電力在“掌上電力”APP中增加系統定位、上傳裝表位置等新功能,在外線工程實施及電表安裝工作完成并驗收無誤后,接電當天由客戶經理攜帶《供用電合同》上門簽訂合同、收取申請資料并完成接電,實現客戶報裝接電“一次都不跑”。
“零審批”指精簡用電報裝資料種類和數量,取消小微企業內部工程圖紙審核及中間檢查等環節。電力公司一次性收取所有報裝資料,已有客戶資料在有效期內無須再次提供,并代替客戶辦理外線工程市政審批手續,如掘路審批等。
“零投資”指報裝容量在160千瓦及以下由低壓接入,表箱及以上設備設施投資由電力公司全額承擔,客戶無需再為電力接入外線付費。
(二)推進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創新,夯實便利化改革的制度基礎
一是深化業務末端融合機制。在受理客戶接電申請后,北京電力公司內部由1名客戶經理和1名項目經理組成“1+1服務團隊”,客戶經理負責項目整體協調推進,項目經理負責外線工程建設。通過此舉措實現“受理業務、施工準備、工程實施、計劃排定”不出團隊,提高協同效率及工作效率。
二是建立外部工程實施標準化管理機制。外線工程建設采用標準物料及實物儲備模式,通過框架招標,提前聚集經政府認證的設計、施工、監理及物料資源,推行典型設計及標準化物料,統一工藝技術標準。物資供應方面,電力公司建立業擴報裝物資項目包,定量儲備各種物資,各單位根據工程需求領用。工程實施方面,對于施工合同100萬元以下、設計合同20萬元以下、監理合同10萬元以下,直接匹配生產業務框架采購結果,大幅縮減招標時間。項目管理方面,10千伏及以下業擴項目,采取生產技改應急項目管理方式,大大壓縮了內部審批程序。
三是建立政企聯動機制。堅持政府主導、政企聯動,推動政府審批事項的優化工作。北京電力公司主動融入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的各項工作,積極與相關各政府部門協調溝通,將施工掘路審批手續由五個環節全部串聯審批改為一串四并,審批時長由56天壓縮至15天。
(三)大力運用互聯網和信息服務,為便利化改革提供技術支撐
一是“互聯網+辦電服務”??蛻艨赏ㄟ^“掌上電力”APP、95598互動服務網站等線上平臺一次性了解業務辦理流程并提交接電申請??稍诰€上提供的信息包括戶名、地址、申請容量、營業執照、法人身份證明、房產證、表計安裝位置等。其中,營業執照、法人身份證明、房產證可直接上傳照片;表計安裝位置通過手機定位或輸入表計安裝地理位置,并上傳照片,提示客戶選擇用電建筑物外墻作為表計安裝位置。通過此舉措,工作人員在開展現場勘查時不再需要客戶配合,客戶報裝接電無需往返營業廳。通過互聯網支撐,實現了企業辦電“業務線上申請、信息線上流轉、進度線上查詢、服務線上評價”。
二是創新移動作業終端應用。北京電力公司整合典型設計、配網資源、地理信息等大數據,通過使用設計、勘察一體化移動作業終端(以下簡稱“PDA”),精準定位作業現場,在線配置設備型號及安裝位置,在PDA中系統自動生成施工設計圖及物料清單,將信息傳遞到物料部門和施工部門,由相應部門負責領料實施。通過此舉措實現勘查設計、物資領料及工程實施的無縫連接,進一步壓縮外線工程實施時間。
對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啟示與建議
國家電網獲得電力便利化改革目前以北京、上海兩地為核心開展,可逐步在其他省市推廣,相關舉措也可為其他公用事業領域(如供水、供氣)提供借鑒價值,同時也為其他領域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經驗與啟示。
(一)優化營商環境必須堅持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以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為改革立足點。
國家電網公司獲得電力便利化改革以全面提升人民群眾辦電獲得感為導向,以群眾感受為標準倒逼企業深化內部改革,切實踐行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改革過程中,北京電力公司改變了過去“坐商”制的做法,主動調研2萬多用戶,深入分析客戶的真實關切以及業務辦理的痛點、堵點,并以提升企業獲得感為目標積極采取各種舉措。一是從方便企業群眾辦事的角度出發,重點以辦電一個事項進行全要素考慮、全過程統籌、全流程優化,推進審批一體化和標準化。二是以客戶為中心,將服務資源向客戶側、向服務一線大力傾斜,真正把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貫穿到電網規劃、投資建設、供電服務各項工作中。
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各地區、各部門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效,帶來一系列綜合效應。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改革取得的成效還是初步的、階段性的,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調研中企業普遍反映,目前政府辦事流程、辦事效率等確實有了大幅改善,比如開辦企業方便了、審批事項少了、審批時間縮短了,但企業對優化營商環境的獲得感并不強,企業認為一些并不是他們最為關切的,開辦后“能不能正常經營”“能不能盈利”“能不能活下來”才是根本,涉及到產權保護、稅費負擔、要素成本、政策協同等多個方面。建議我國在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中,逐步將重點轉向加強企業產權保護、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提高政策確定性等方面上來。
(二)“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抓手,信息互聯互通與數據共享是重要保障和支撐,也是改革能否取得實質性推動的關鍵因素。
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國務院高度重視政務服務平臺的建設,提出互聯網平臺是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的有效載體,堅持聯網是原則、孤網是例外,強調以信息化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
國家電網公司獲得電力便利化改革的實施基礎就是“互聯網+辦電服務”。一是統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實現數據“一網共享”,通過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實現所有居民和部分企業常用業務等16類常規業務“一次也不跑”,其他相對復雜的5類業務“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二是大力推行線上辦電。在“掌上電力”APP中實現辦事要件和流程標準化,清晰地展示辦電步驟和需要提交的材料,增加了GPS系統定位、上傳裝表位置和報裝資料等新功能,客戶隨時隨地都可以上傳全部報裝資料。三是打通了現場與后臺的作業鏈條。現場項目經理通過移動作業終端精準定位作業現場,并在線配置設備、自動生成施工設計圖和物料清單,同步將信息推送到后臺,后臺物料部門和施工部門收到信息后負責領料實施、實現了勘查設計、物資領料和工程實施的無縫鏈接。實踐充分表明,強大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是獲得電力改革減環節、縮時間的關鍵技術支撐。
目前,全國各地區、各部門都建立了政務服務平臺和系統,但由于各種原因數據信息不能互聯互通,或者是數據“共享不共用”,數據難互通、不共享成為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堵點和制約,成為各地制約營商環境優化的突出瓶頸。比如在政企信息共享方面,客戶的有效身份證明、項目立項信息等盡管已經在政府部門政務服務平臺上收錄,但未與電網企業實現互聯互通,電網企業無法通過政務服務平臺獲取客戶及項目信息。建議我國在做好數據交換標準化建設、保護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基礎上,大力推動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信息數據開放共享,尤其是要加強中央與地方、政府與企業公共平臺之間的系統整合和信息共享。
(三)優化公用事業領域營商環境要提高公共資源的利用效率,大力發揮平臺效應和規模效應,切實降低社會成本。
我國獲得電力便利化改革充分發揮了公共資源配置的平臺效應和規模效應,提升了接電效率,降低了社會成本。平臺效應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以公共電網專業化運行為平臺,以電網大數據技術為支撐,按照就近和均衡接入的原則,通過配電設施共享和容量最大利用,實現供電方案更加經濟合理;二是用典型設計一體化替代勘測、設計、審核的工作流程,壓減設計環節和費用;三是統一施工管控和設備檢測,解決客戶單體工程社會化施工質量良莠不齊的問題,降低施工周期和成本。規模效應主要體現在通過電力接入向后延伸,原來分散由客戶投資的項目交由電網公司統一承建,電網公司以配電網建設為依托,集中物資設備采購,用實物儲備代替單體采購,用框架招標代替單體工程招標,實現采購環節的質優價廉,從而大幅降低客戶及整個社會的接電投資成本,以電力公司較小投入換取社會較大收益,實現客戶接入工程的質量好、造價低、時間短。
建議供水、供氣等其他公用事業領域充分借鑒獲得電力便利化改革的相關經驗,大力發揮以公用企業為核心的平臺效應和規模效應,切實降低用戶的投資成本,有效提升社會整體福利。同時,北京、上海兩地的電力便利化改革舉措也可以逐步在全國其他省市推廣,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省市電網構架和企業發展不平衡,存在區域性負荷受限矛盾、低壓接入容量標準不一、企業建設資金充裕不一等問題,各地需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借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