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農村用能調查研究發現,農村地區使用化石能源總量沒有城市大,但增長速度非常快。而且,農村地區使用化石能源很分散,煤的質量以及很多化石能源的質量也差。從環境治理上來說,農村地區也遠不如城市。
“基于這樣的研究,我們希望農村地區用一種新能源或者可再生資源替代化石能源,減少農村地區碳排放,這對居民健康等各方面都有好處。”全球環境研究所能源與氣候變化項目經理于卿嬋說。
通過近一年的走訪和調研,《新能源與扶貧發展相結合的案例梳理和研究建議——以光伏扶貧為例》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近日發布。
光伏發電可以代替燃煤發電,這是毋庸置疑的。2014年10月國家提出光伏扶貧政策,在山西、寧夏、甘肅、青海、安徽等地的30個市縣開展了首批光伏扶貧試點。這是國家第一個把氣候變化、低碳發展與扶貧結合起來的政策,旨在通過分布式光伏發電為農村社區提供一條新的經濟收入路徑,同時促進農村社區的低碳發展。
《報告》梳理了光伏扶貧政策在各地的實施情況,評估了實踐案例的可復制性,探討農村新能源與扶貧減貧相結合的有效路徑。
為什么開展光伏扶貧?
扶貧開發政策已實施30多年,為了實現2020年農村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國家開展了多項扶貧措施,在農村推廣光伏發電技術是其中一種嘗試,旨在實現低碳減排和減貧發展雙豐收。
農村的脫貧發展需要能源的支持,而能源的發展又不能破壞環境,農村新能源與扶貧減貧相結合的路徑還處于嘗試階段。
“我們在社區實踐中發現,氣候變化對貧困人群和扶貧工作產生了明顯影響。因此我們希望在扶貧發展過程中能夠引入氣候變化適應、減緩和減防災、低碳的理念,真正把國家政策和社區實踐研究結合起來。”于卿嬋表示。
《報告》比較了不同地區光伏項目的二氧化碳減排量,總體估算,全國扶貧項目二氧化碳減排量每年為840萬噸~4200萬噸,能抵消一百多萬人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生態效益比較顯著。
光伏扶貧項目大多數都是依靠上網所得到的收益對貧困戶進行補貼。據了解,基本上每戶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從農戶角度算內部收益率還是比較高的。
比如,內蒙古光伏扶貧項目,貧困戶在基本無支出的前提下,每年收到3000元~1萬元不等的收入,
產生的經濟效益是顯而易見。
資金誰來出?
光伏扶貧試點的資金誰來出呢?于卿嬋說:“不同地區項目開發的形式,以及資金投資和分配的形式都是不一樣的?!?br /> 比如,山西主要是靠中央扶貧資金和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農戶基本上不承擔項目費用。甘肅是政府出資70%,政府擔保農戶從信用社無息或貼息貸款,出資30%。安徽主要資金由中央、省級、縣、農戶、企業一起籌措,省里有專項基金,50%是中央資金,50%是省級財政,同時市縣兩級政府也有資金補助。當地中標公司先行墊付30%,后期由農戶從發電收益中再分期償還給投資公司。
通過走訪實施光伏扶貧試點地區發現,各省目前試點的融資渠道主要靠國家或者地方政府扶貧資金,大部分的情況是70%為政府資金,30%來自于企業或者銀行貸款。貧困戶收益來自于除去貸款和稅費之后的發電上網售電收入。
于卿嬋表示,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發電上網后的售電收入有的地方相對好一點,但是像甘肅一些地區卻存在上網發電困難的情況。有些分布式的,尤其是屋頂戶用的、很小、很分散的光伏電很難上網,這也是在整個項目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目前,光伏扶貧基本上靠國家和地方財政的支持,還不能以市場機制、企業投資來實施?!皬膰屹Y金的支持上來說,希望國家的資金化零為整,支持企業參與建設,包括后期的運營、維護,能夠讓企業、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庇谇鋴日f。
單單依靠國家補貼或者任何形式的補貼都不是長久之計,因為我們需要考慮光伏扶貧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成功的農村扶貧項目都是一開始靠政府推動,最后轉化成市場運作。
中國農科院研究員方放說:“像沼氣一開始靠政府推動,到現在單靠政府已經很難推動了。像生態節能爐灶和太陽能熱水器,剛起步的時候是政府支持,但是發展到一定階段則完全依靠企業市場化運作,整個產業就發展起來了。要使光伏扶貧可持續發展,還是應該讓市場化機制來參與?!?br /> 光伏應用怎樣拓展?
如何能夠讓光伏扶貧長期持續地運營下去?怎樣既發揮企業作用,又保障企業效益?這是需要研究的話題。
專家認為,要想光伏扶貧,應該與農業結合起來。多個光伏扶貧試點都在摸索光伏發電與現代農業大棚相結合的模式,開展“光伏+應用”。
漢能控股光伏扶貧項目負責人王飛表示,光伏和農業設施結合,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結合。比較理想的一個設想就是,光伏農業設施上面使用光伏發電可以產生收益,下面搞種植或養殖,帶動本地區更多人口就業。
跟農民的需求結合起來才會有長遠的發展。方放表示,光伏在扶貧的基礎上也要進行功能拓展,一個是技術突破,還有一個是需求突破。農業永遠都會有,把光伏和農業疊加起來,會產生附加效益,光伏農業是一個發展方向。
“基于這樣的研究,我們希望農村地區用一種新能源或者可再生資源替代化石能源,減少農村地區碳排放,這對居民健康等各方面都有好處。”全球環境研究所能源與氣候變化項目經理于卿嬋說。
通過近一年的走訪和調研,《新能源與扶貧發展相結合的案例梳理和研究建議——以光伏扶貧為例》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近日發布。
光伏發電可以代替燃煤發電,這是毋庸置疑的。2014年10月國家提出光伏扶貧政策,在山西、寧夏、甘肅、青海、安徽等地的30個市縣開展了首批光伏扶貧試點。這是國家第一個把氣候變化、低碳發展與扶貧結合起來的政策,旨在通過分布式光伏發電為農村社區提供一條新的經濟收入路徑,同時促進農村社區的低碳發展。
《報告》梳理了光伏扶貧政策在各地的實施情況,評估了實踐案例的可復制性,探討農村新能源與扶貧減貧相結合的有效路徑。
為什么開展光伏扶貧?
扶貧開發政策已實施30多年,為了實現2020年農村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國家開展了多項扶貧措施,在農村推廣光伏發電技術是其中一種嘗試,旨在實現低碳減排和減貧發展雙豐收。
農村的脫貧發展需要能源的支持,而能源的發展又不能破壞環境,農村新能源與扶貧減貧相結合的路徑還處于嘗試階段。
“我們在社區實踐中發現,氣候變化對貧困人群和扶貧工作產生了明顯影響。因此我們希望在扶貧發展過程中能夠引入氣候變化適應、減緩和減防災、低碳的理念,真正把國家政策和社區實踐研究結合起來。”于卿嬋表示。
《報告》比較了不同地區光伏項目的二氧化碳減排量,總體估算,全國扶貧項目二氧化碳減排量每年為840萬噸~4200萬噸,能抵消一百多萬人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生態效益比較顯著。
光伏扶貧項目大多數都是依靠上網所得到的收益對貧困戶進行補貼。據了解,基本上每戶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從農戶角度算內部收益率還是比較高的。
比如,內蒙古光伏扶貧項目,貧困戶在基本無支出的前提下,每年收到3000元~1萬元不等的收入,
產生的經濟效益是顯而易見。
資金誰來出?
光伏扶貧試點的資金誰來出呢?于卿嬋說:“不同地區項目開發的形式,以及資金投資和分配的形式都是不一樣的?!?br /> 比如,山西主要是靠中央扶貧資金和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農戶基本上不承擔項目費用。甘肅是政府出資70%,政府擔保農戶從信用社無息或貼息貸款,出資30%。安徽主要資金由中央、省級、縣、農戶、企業一起籌措,省里有專項基金,50%是中央資金,50%是省級財政,同時市縣兩級政府也有資金補助。當地中標公司先行墊付30%,后期由農戶從發電收益中再分期償還給投資公司。
通過走訪實施光伏扶貧試點地區發現,各省目前試點的融資渠道主要靠國家或者地方政府扶貧資金,大部分的情況是70%為政府資金,30%來自于企業或者銀行貸款。貧困戶收益來自于除去貸款和稅費之后的發電上網售電收入。
于卿嬋表示,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發電上網后的售電收入有的地方相對好一點,但是像甘肅一些地區卻存在上網發電困難的情況。有些分布式的,尤其是屋頂戶用的、很小、很分散的光伏電很難上網,這也是在整個項目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目前,光伏扶貧基本上靠國家和地方財政的支持,還不能以市場機制、企業投資來實施?!皬膰屹Y金的支持上來說,希望國家的資金化零為整,支持企業參與建設,包括后期的運營、維護,能夠讓企業、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庇谇鋴日f。
單單依靠國家補貼或者任何形式的補貼都不是長久之計,因為我們需要考慮光伏扶貧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成功的農村扶貧項目都是一開始靠政府推動,最后轉化成市場運作。
中國農科院研究員方放說:“像沼氣一開始靠政府推動,到現在單靠政府已經很難推動了。像生態節能爐灶和太陽能熱水器,剛起步的時候是政府支持,但是發展到一定階段則完全依靠企業市場化運作,整個產業就發展起來了。要使光伏扶貧可持續發展,還是應該讓市場化機制來參與?!?br /> 光伏應用怎樣拓展?
如何能夠讓光伏扶貧長期持續地運營下去?怎樣既發揮企業作用,又保障企業效益?這是需要研究的話題。
專家認為,要想光伏扶貧,應該與農業結合起來。多個光伏扶貧試點都在摸索光伏發電與現代農業大棚相結合的模式,開展“光伏+應用”。
漢能控股光伏扶貧項目負責人王飛表示,光伏和農業設施結合,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結合。比較理想的一個設想就是,光伏農業設施上面使用光伏發電可以產生收益,下面搞種植或養殖,帶動本地區更多人口就業。
跟農民的需求結合起來才會有長遠的發展。方放表示,光伏在扶貧的基礎上也要進行功能拓展,一個是技術突破,還有一個是需求突破。農業永遠都會有,把光伏和農業疊加起來,會產生附加效益,光伏農業是一個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