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是中國24節氣中的“立夏”。民俗專家表示,立夏是我國古代重要節日,風俗眾多,有些風俗至今保留。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來華說,大多數古代節日習俗源于古代祭禮。殷商時代的賓日、餞日儀禮是每日都舉行的,到了周代,祭日儀禮有了變革,被安排在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這樣的季節轉換時節舉行。據《禮記?月令》記載,立夏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迎夏于南郊。這種迎夏的儀式是很莊嚴很隆重的。過去,民間還常以立夏的陰晴測一年的收成,認為立夏這一天下雨最好。民諺有“立夏不下,旱到麥罷”“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之說。
自古以來,我國民間有許多有關立夏的習俗,有些習俗至今還保留。王來華說,我國民間有畏忌夏季炎熱而稱體重的習俗,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就有病災纏身。如在江蘇揚州,立夏日有吃五香茶葉蛋、吃七家茶、不坐門檻、稱體重等預防疾病之舉。
在我國民間,立夏這天還要吃蛋,叫“補夏”。最好是咸鴨蛋,因為咸鴨蛋中鈣質、鐵質等無機鹽含量豐富,含鈣量、鐵量比雞蛋、鮮鴨蛋都高,是夏日補充鈣、鐵的首選。
此外,為迎接立夏,我國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江浙一帶有立夏吃花飯的習俗,也有叫“吃補食”的。
民俗專家表示,立夏時節,我國民間種種饒有趣味的習俗,表現了人們祈求身體健康、驅邪消病的美好愿望,也給這個節日增添了豐富多樣的色彩。